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>   环境知识   >   正文
洞庭湖的“变身”
环境教育工作室 

洞庭湖的“变身”

关于洞庭湖,在古诗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中曾有这样的描写: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洞庭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湖,有着“八百里洞庭”的称号,以其浩瀚广阔而闻名各地,但我们将目光放到现在的洞庭湖上,却发现它早已今不如昔。

明清时期的洞庭湖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,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,具有强大的蓄洪能力,有“吞吐长江”之说,每年接受的河流泥沙量近2亿吨,湖底平均每年抬高4厘米,同时洞庭湖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,是我国重要的粮食、棉花产区,水产丰富,是著名的“鱼米之乡”。且东洞庭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是中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,也是重要繁殖地、停歇地,国家一二级动植物保护物种繁多,像中华鲟、白鱀豚等,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,被誉为“长江中游的明珠”。

 

反观现在,洞庭湖在枯水年份时,湖面缩小到940平方公里,退居为中国的第二大湖,昔日“八百里洞庭”也早已被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了;由于洞庭湖面和湖容缩小,湿地调节气候效应降低,洞庭湖的调蓄功能也明显降低,致使洪涝灾害加剧;工农业生产排放大量污染物,也使湿地污染加重;由于湖泊萎缩、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重,导致洞庭湖调节江湖洪水能力下降、湖内生物多样性减少,湖泊湿地动植物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。

洞庭湖的生态破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,是什么造成了洞庭湖的衰变?其实主要是以下几种人为因素造成的:

不合理开发

围湖造田是造成洞庭湖面积大规模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,由于修堤并垸,进行围垦,扩大耕地面积,导致洞庭湖面积急剧萎缩。

 

 

2.过度捕捞
 洞庭湖鱼类众多,渔业发达,由于渔民的不节制捕捞,导致洞庭湖鱼类种类和产量减少、鱼类低龄化和小型化,同时藻类、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,水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。

 

3.水体污染
  随着洞庭湖区经济的迅速发展,人口及工业企业的增加,各方面向其中排放的污水量、废弃物也不断增加,工业废水的排放,污染水体,以及农业化肥、农药的施撒污染水体,导致湖水水质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污染,部分水域污染严重。

 

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已经知道,加强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。首先可以通过国家和政府立法保护洞庭湖,以法律作为约束,规范人们的行为,使保护洞庭湖的行为合法化。其次,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,进一步完善湿地水环境保护管理体制。最后,我们可以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到保护洞庭湖的行动中,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,增强公众的自觉性。
 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,保护洞庭湖,保护好我们珍贵的淡水资源,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。

 

关闭窗口